从大学生到“精武标兵”的高用燊
从大学生到“精武标兵”
——济空某雷达团副站长高用燊
2010年新年伊始,天寒地冻,济南军区空军某雷达团礼堂则暖意融融,一场以《我操纵雷达为青春导航》为题的报告会正热烈举行。演讲人是济空某雷达团三站副站长、优秀大学生干部高用燊。高用燊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社科系,入伍4年后被保送到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学习,2006年7月提干。他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,2次荣立三等功,是军区空军树立的“优秀士兵标兵”,又是空军评出的“优秀共青团员”。
掌声如潮。
高用燊像明星一样,受到大学生新兵热烈追捧。
“不管硕士学士,先当合格战士”
高用燊当年入伍时,国家对大学生入伍尚未出台任何优惠政策。驻守光秃秃的山沟,没人把他“当回事”,即便是选一名新兵班副班长,高用燊都“名落孙山”。这令他愤懑:“简直是埋没人才嘛。”
高用燊触摸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。
“学历不等于能力。不管硕士学士,先要当好战士,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。”指导员看出高用燊的心思,一堂《猛将发于卒伍》的教育课,使高用燊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。“队列动作不协调,内务整理不标准”……高用燊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,从此奋起直追。他虚心向新老战友学习,加班加点训练;终于,新训考核成绩全部“优秀”。
高用燊当战士3年,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,在同批兵中第一个当班长,第一个立功;当干部,他被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,又荣立三等功。
“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”
一次,团领导讲战备教育课,用中国版图做切入点,讲周边的安全形势,高用燊第一次知道中国周边还有这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,当和平兵的思想受到极大触动。当晚,他浮想联翩,觉得作为大学生士兵应该干点“有意义”的事。他请人寄来《战争论》、《孙子兵法》等,每天晚上打着手电在被子里阅读研究,想象着如何指挥部队攻城略地。此时,他的本职成绩一落千丈。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?战友的批评警醒了他。高用燊重新审视平凡与崇高的关系,以“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”的心态,重新上路。
说来也怪,高用燊找准了自己的位置,也就找到了当兵的感觉,训练成绩节节攀升。他在同批兵中第一个放单工作,在年底团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中获得全连第一的成绩。
2002年3月,连队装备新式兵器,高用燊又一次迅速完成专业转换,成为一名“全波段”雷达兵。同年7月,空军下发《新型雷达兵模拟训练系统》。在高科技面前,这让很多谙熟传统训练方法的老兵束手无策。而对于会操作电脑的高用燊来说,这样的训练无异于轻车熟路。考核时,高用燊获得第一名。
“人要有感恩之心,坚韧之心”
高用燊当兵时已满20周岁,入伍第4年进军校,军校毕业时已经26岁,才提拔为少尉排长。他没有因起步晚、起点低、发展受限而动摇报效国家的信念。
到二站当通信排长后,一些亲友劝他说,当上军官应该算功成名就了,不如早点脱军装回来,趁年轻在地方上谋发展。但高用燊没有这样做,他说:“我是靠部队这个平台取得的成绩,是在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下成为一名干部的。人要有感恩之心,更要有坚韧之心,决不放弃当初的选择。”当时排里人员缺编,高用燊既当排长又当战士,和大家一起训练、轮流值班。他是雷达操纵专业出身,通信专业是个门外汉,他以不耻下问的精神向战士学习,3个月后,他学会雷达标图,并熟悉了报务通信。
高用燊注重把大学生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。看到基层政治教育资料少,他就留意报纸上的文章,分门别类剪贴下来,让指导员搞教育时参考。战士有思想包袱,他主动靠上去做工作,凭借大学时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,先后转化后进战士11名。
调到三站任副站长后,亲朋好友劝高用燊转业的声音更多了。三站驻防在一个贫困地区,生活艰苦、交通不便。此时,高用燊已步入大龄青年行列,在这样一个雷达站工作,连找对象都受影响。看到昔日的大学同学有的考上公务员,有的在当教师,有的经营房地产生意,都已成家立业,而自己还仅是个副连职干部,心里也曾有过羡慕,但是高用燊建功军营的初衷不改,仍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工作。
三站的训练成绩曾连续几年在全团后三名徘徊,特别是操纵员专业一直拖连队后腿。高用燊积极发挥自己雷达操纵专业的强项,科学制定训练计划,以抓尖子带全员为突破口,言传身教,精抠细训,连队训练水平有了较大提高,在团里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中,比往年排名提高了4个名次。同时,他潜心研究战法训法,对普通办公软件进行改进,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对雷达波瓣分项
计算等,使过去几个小时工作量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,效益大增。